朱青生:“撬动”医药投资
时间: 2016-12-08 来源:千人杂志
提要:朱青生博士指出: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之医疗健康领域由于其独特的不受经济循环的影响的特征,医疗健康产业是真正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前景光明不言而喻。

朱青生:“撬动”医药投资

 

/本刊记者 陈佳

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要“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纲要中明确把“健康”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无疑会为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再添一把东风。

医疗健康行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全球范围看,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民众对医疗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升,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国务院2013年公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至2020年,医疗健康行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从增长速度来看,医疗卫生费用的投入仍保持每年17%到20%的增长,这也是投资者们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关注并未消减,并成为继互联网行业之后的又一投资热点的缘由。医疗健康领域的“弄潮儿”——通和资本管理合伙人朱青生博士指出: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之医疗健康领域由于其独特的不受经济循环的影响的特征,医疗健康产业是真正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前景光明不言而喻。

风险投资是医药创业的一针“强心剂”

总体来看,我国医疗健康总费用仅占GDP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18%相去甚远。朱青生博士指出:我国的health spending(医疗支出)不说达到与美国相媲美的程度,至少也要占到10%,这才是一个合理的比重。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空间让人充满期待,但是产业发展中仍存在“阵痛”。朱青生博士怀存忧虑:“国家政策与医疗产业密切相关,无论是医改的方向和进程,医生多点执业及医疗机构变更,或是社保、商保在医疗领域的布局等等,都是在逐渐演变。而这个演变的过程中法律法规的体系建设能否跟得上医改的节奏,为医改提供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等等,这些问题是医药健康产业的技术研发者和投资人共同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医药领域具有所需投入资金多、技术壁垒高、投入周期长等特性,因此,投资机构所面临的投资风险不言而喻。风险投资顾名思义就是一天到晚与风险为伴,当风投机构有效把控风险、解决风险的时候,就能得到比较客观的回报,风险和回报是一对双生儿。如果永远是风平浪静的环境,风投机构的能力就很难体现其独特的价值。“我觉得存在很多正面风险,比如技术风险、人员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些对于我们来说,要求我们对每个投资项目做综合的考量,以预见某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的问题来降低风险。由于医药领域投资的独特性,其中的风险更大,这就要求投资机构和创业家们之间有精诚合作。”以朱青生博士为领军人物之一的通和资本也正遵循这一准则,游刃有余地在医药健康领域开展各项风险投资活动。

较之医疗健康市场面临的阵痛,医疗市场的投资环境却呈现出比较“反常”的状态。正如朱青生博士所说:“医疗健康市场发展的空间巨大,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虽然目前有很多基金活跃在该领域,但是尚未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风险投资机构都是理性地本着资金的切入点、机构所掌握资源、预估的所能掌控的风险和预期的退出期来寻找合适的项目。”

朱青生博士提到,各行各业的创业者都会面临诸多困难,而外界的支持对创业者来说就如同一针有效的强心剂。对于医药领域的创新创业来说,风险投资机构庞大的资金支持和他们所能提供的其他资源支持无疑就承担着“强心剂”这一重任,然而我国医药领域的风险投资处境尴尬:对风险投资规范保护的的法律法规亟待健全、完善;行政制度制约医药项目审批,风险投资进入市场受行政制度制约……“虽然目前这些情况都在逐渐改善,但是速度和专业水平都还是有待于提高的。”朱青生博士坦言。

医药行业近年并购事件频发,从2013 年开始,到2016 年,并购案例数量年年攀升。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一个健康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的命脉,尤其是在中国对IPO市场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并购就显得更加重要。朱青生博士表示:“一些已经上市的公司必须通过有效、合理的并购来赢得长足的发展,利用上市的资本来收购发展较快的新型公司,这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非常期望并购能在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器械投资风起云涌

2003年到现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为28%,位居医疗行业之首。其快速发展与投资互为推手。特别是今年以来,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引发医疗器械投资热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有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目前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市场比例大概是1:5,也就是说居民在医疗器械上花1块钱,在药品方面就得花5块钱,而这个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将近1:1。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市场占比不平衡,医疗器械的发展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其次,医疗器械投资的周期相对来说较短,且未来的风险容易判断,相比药品投资所需的巨额资金来说,投资医疗器械所需资金较少。综上,谨慎的投资人更青睐比较容易预见是否能成功的医疗器械领域。

在医疗器械领域当中,通和资本对带有治疗性的、有知识产权的行业比较关注。从治疗这个角度来说,通和资本所投资的医疗器械具有临床运用的必须性。一个医疗器械、治疗手段如果是安全有效的,医院和医生就必须要使用,否则就会给医院造成巨大的损失,给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是一个创新型企业的标志。通和资本关注知识产权是从知识产权对公司创造的价值实现最大程度保护等方面来进行考虑的。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现代医疗手段的效果仍然有限,尤其是肿瘤,所以精准医疗理念应运而生。当下,精准医疗行业异常火爆,通和资本也在布局生命科学基因检测领域。朱青生博士介绍道:“精准医疗其实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实际上来说,它的内涵并不是很新的东西,但是精准医疗永远是一个方向性的概念,对于许多疑难病症目前来说没有任何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我们所研发的诊疗方式或产品技术,都是本着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是100%,那也就等同于精准医疗。”资本对精准医疗也保持着极高的兴奋状态,通和资本接触了很多项目,目前投资的谢晓亮教授的单细胞基因组扩增新技术,就是基因检测领域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新技术独特并且市场前景广阔。“谢教授的新技术将来是不是就等于精准医疗,这个并不是我们所看重的,我们重视的是临床运用的前景。总体来说,精准医疗是一个方向、是一种趋势,对于我们投资机构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将吸引更多资源的关注。”朱青生博士展望道。

“我们欢迎勇敢的创业者”

朱青生博士从1994年开始进行了长达10年的医疗器械领域的研究工作,在2004年开始从事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早期风险投资活动。当谈及从研究者到投资人这一身份转变的动因,朱青生博士称这个转变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必然,他将自己的这一转变定义为“由深朝广”的拓展,是从个人独立的创新创造行为转变为“撬动”创新创造的行为。

近来,创新药领域发展非常快,这主要得益于有专业知识和产业经验的海归人才回国创业。除了器械领域如杰成医疗之外,通和资本也积极地在新药领域展开布局,目前投资的企业有华领、丹诺等。通和资本选择新药项目的标准,首先是该类新药所针对的病人市场是否广大,这是最关键的;第二是这个新药技术的成药性如何;第三是创业者团队对风险的掌控能力以及对临床前和临床后方案的执行能力如何。

通和资本投资的项目多是落户在BioBAY(苏州生物纳米园),问及原因,朱青生博士介绍道:“BioBAY在过去七八年的时间里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业基地,与众多的生命科学产业园相比,BioBAY是最专业的,它能持之以恒地给创业者提供最好的环境。这得益于产业园领导和当地政府多年来的投入和专业性的远见。创业并非一夕之功,园区要以提供服务为根本。基本上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生命科学产业园,但是有些产业园本末倒置,将招商引资作为根本出发点,形成了对资源和社会资本的浪费。”

通和资本目前正在致力于精准的投资,其团队成员具有很深的产业背景,其中朱青生博士本人有十几年的医疗器械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的背景,正是由于这一优势,“通和资本在投资医药项目时能看清项目的‘内涵’,一旦看清了项目的内涵和技术风险的价值所在,就能比较有信心、有底气地进行决策,也能更有效的帮助被投公司降低风险,提高其运营效率。我们在医药投资领域是比较高效的基金,但是我们并不满足,还期望有更好的空间去发展完善,我们希望得到更多资本的支持。”朱青生博士介绍。

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创业是一个漫长的、非常困难的过程,它需要技术人员更加专注、更加勇敢。朱青生博士表示:“我不太提倡有些创业者在院校或科研单位一边做科研一边创业,这种兼职型的创业相对来说成功的可能性比较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是一项十分崇高的事,创业者应该有一个纯粹的目的——缓解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而不单纯只是为了赚股份和利润。“股份和利润只是一些附加的东西,我们很欢迎勇敢的创业者,以技术为基础,以解决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为导向,来创建一个新的产品、服务技术或解决方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一起努力来为生命科学领域打造一个良性的生态圈。”

朱青生,通和资本管理合伙人


版权声明:《千人》杂志系千人智库旗下出版物,在"前瞻性·建设性"办刊宗旨指引下,面向全球海内外华人群体,为高层次人才打造建言献策的交流平台。本网为《千人》杂志唯一官方网站,凡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相关文章

评论详情

   暂无相关评论!

最新资讯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