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智库官方二维码

首页  >   千人智库 > 热点
扒一扒青年科学家咋过年
时间:2015-02-19 12:01:25来源:中国科学报
提交需求
提要:临近春节,他们可能是春运大军中的一员,也可能是坚守岗位的一分子。通过记者的访问,他们把自己的春节故事和对工作、生活的思考,留在了“这里”。
扒一扒青年科学家咋过年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亚里士多德就对哲学与科学产生的条件作了阐述。在他看来,好奇心、闲暇、自由缺一不可。他认为,闲暇甚至比劳作更为可取,因为它是思考的重要前提。

学术群体之外的人,常常羡慕科学家那点不受约束的工作状态和感觉。然而,真正圈子里的人,实际面对的是实验室高强度的工作,国内、国际同行的激烈竞争,组织里纷繁、复杂的考评。不但很少有闲暇,而且是普遍处于忙碌之中。

许多海归科研人员一提起国外的工作状态,就是假期空无一人的实验室,因为那是必须放松的时候。尽管,年轻的科学家平日里也很拼命。回到国内,谁也没了这份潇洒。

曾有一项针对全世界科学家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科学家承受了更大的工作压力,也最不懂得放松身心。当然,他们当中一定也有例外。

临近春节,他们可能是春运大军中的一员,也可能是坚守岗位的一分子。通过《中国科学报》记者的访问,他们把自己的春节故事和对工作、生活的思考,留在了“这里”。

吴建强

赵同标

回家

“漂泊”多年的他们,如今春节雷打不动的安排,就是回老家过个传统的新年。

赵同标和吴建强都是2012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回国进入中科院工作的。一个在中科院动物所,一个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国外“漂泊”多年的他们,如今,春节雷打不动的安排,就是回老家过个传统的新年。

赵同标在加州圣地亚哥生活了6年,春节正是思乡时,但很少有机会正好能赶上回国。“很孤单”,他坦言。有几次是将父母接到身边过,更多的时候,是和当地的华人朋友一起相聚。

吴建强则是在德国马普化学生态学研究所学习、工作了近11年,其间,只有三四次机会回国过年。更多的记忆,也是和中国的同学、华人朋友在研究所包饺子、聚餐,参加华人群体组织的春晚。

回国没几年,他们都表示,节日陪伴父母家人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按照老家的一些传统方式,拜年、串亲戚是必不可少的。

赵同标说,尽管如今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春节旅行也越来越流行。但是,对大多数老人而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家有老人的,子女更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而对孩子来说,体验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不希望将来在孩子的记忆中,春节和圣诞节没有区别。”

尽管对于现在的他们而言,家不再需要漂洋过海,可作为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即便是春节这样重要的节日,他们也常常无法全身心放松。

赵同标、吴建强都是各自实验室、课题组的负责人,事业的进展与工作的压力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时候,责任驱使你不能松懈。”赵同标坦言。

吴建强也特别提到,三月中旬正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时间,对于正在积极寻求发展的各个实验室、课题组来说,开年阶段就显得格外重要。即便在家待着,也得作各种工作准备。

事实上,由于研究的国际化,许多学术服务、国际会议投稿在国内节日期间都照常进行,彻底抛下工作,并不现实。

对科研人员而言,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常常意味着,随时需要工作,甚至不分节假日。这就不难理解,圈子里的科学家常常自嘲“没有生活时间”。

看着在老家工作、生活的弟弟,吴建强也会感叹那份自在。“不过,最终还是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心态和对生活的选择。”

李泳

宅家

“犯懒”的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春节生活,就是宅在家里,自在逍遥。

常逛科学网的朋友应该可以留意到一位有趣的博主,他的身份是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从事的是泥石流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理论研究。但在他的博客中,古典文学、艺术、哲学、理论物理牢牢占据了主流。他尤爱数学,就像数学家盖尔芬德说的,数学像音乐和诗歌,是美丽、简单、精确外加疯狂。他,就是李泳。

春节对李泳来说稀松平常。生在成都、长在成都,所以,省去了赶春运回家过年的麻烦。

“过年不去外地凑热闹”,这也是李泳的原则。

按他的话说,在山地所工作,平日里就是与祖国的“大好河山”打交道,只要自己愿意,可以随时到野外“上班”,尽管他自认为比较容易“犯懒”。总之,假期旅行已经不再是稀罕事儿。

更何况,对于至今没有驾照、不会开车的他而言,春节出行更是个巨大的困扰,公共交通拥挤,蹭朋友车不方便。

因此,理想的春节生活,就是宅在家里,最是自在。

宅着,意味着有书可看。

即便是过春节,李泳更愿意聊的还是他的那些书。

如今,李泳的书已经堆满了三个办公室。不过,“主要都是些没用的书”。

所谓的“没用的书”,就是中国的古典诗词、西方艺术、哲学,也包括纯粹的科学理论书。

他一度在自己的博客上列出自己长长的书单。那些书名让学生们看来,可以用一个热词形容——“高冷”。

后来,书单没有了。“因为不好意思。”李泳爽快地笑了起来,“真正的看书之人都不列书单。倒是自己,越看越像个卖书的。”

再后来,书也不看了,主要是买书。“就是购物狂,是另一种‘瘾’。”

李泳博客记录的,在一次赶会的过程中,他还念念不忘快递的电话,因为下雨天,送来的影元刊本《楚辞集注》都被水浸了。

之所以不看完整的书了,“因为书堆得太多太乱,经常眨眼就没了,然后新的又来了。”所以,现在李泳看书,逮到哪本是哪本,翻到哪儿看到哪儿。比如,现在,李泳的手边就同时摊着《章草字典》《殷墟甲骨文》《黎曼几何》。

他就是这样一个把业余当生命的人。

但同时,李泳认为,自己的工作与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是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哲学、艺术一样,要做有趣的、美妙的事情。”他说,自己对工作的标准就是“做得漂亮”,“结构漂亮、逻辑漂亮、数学形式漂亮。可以顺便有用,毕竟,用不用是别人的事”。

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哲学、艺术,都是在追求这个世界一些本质的东西,李泳在工作时的心态和情绪与沉浸在那些“无用”书本中时,没有差别。

所以,科研工作对他而言,并没有那么大压力。“兴趣是第一位的,因为自己想要发现,而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

在李泳看来,这可能就是看那些“无用”的书教给他的结果。

孔庆鹏

丁利

旅行

“爱玩”的他们,理想中的过年方式是带上家人一起去旅行,“疯”他个几天。

春节就在眼前,自称“爱玩”、是个“吃货”的孔庆鹏还在畅想着,什么时候也能像朋友那样,来趟自驾泰国游,“疯”他个十几天。

孔庆鹏是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对于是否必须要回老家过年这件事,他看得并没有那么重。事实上,他认为理想中的过年方式,就是带上父母家人一起去旅行。由于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他曾带着一家人在春节自驾玩转大理、丽江、西双版纳。

可如今,孩子还未满一岁,因此,孔庆鹏的春节旅行计划恐怕得拖延一段时间了。

相较而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丁利就要幸运得多了。

由于正好赶上年前在斯里兰卡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丁利决定,直接在会议结束后和家人汇合,留在斯里兰卡过春节。斯里兰卡如今已经是最有人气免签和落地签目的地之一。

这个计划让丁利的女儿兴奋不已,这是他们第一次出国旅行过年。

事实上,家在北京的丁利已经在成都工作、生活了将近10年。但其间,回家过年不超过4次。

即便是假期,实验室的动物也不能没有人照顾,所以丁利常常是在春节期间留下来值班,由女儿在北京当“代表”。然后,选择在节前或者节后回北京看父母,“那时候反而更轻松些”。丁利说,家人对于如何过春节向来没什么要求。

丁利主要研究蛇类,平日里在野外工作的时间比较多,而这也常常成为父女俩人顺便“旅行”的机会。

按丁利的话说,带上女儿等于多了个免费“劳动力”打下手。好在,女儿对此也颇感兴趣,秦岭、若尔盖,四川省内的山间田林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而斯里兰卡则是另一片风光,美丽绝伦的印度洋与海滩,广袤的热带植被,还有全世界第二大野生动物王国——雅拉国家公园。对丁利和女儿来说,这将是一次真正的旅行。

王西敏

坚守

和工作“撞车”的他们,春节意味着新一年忙碌工作的正式启动,他们只能选择坚守。

就在大多数人整理着年末手头的工作,准备过个轻松的春节的时候,对有些人来说,新一年忙碌的工作已经正式启动,且即将迎来第一个高潮。

随着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科普教育活动知名度的增长,到植物园参加冬令营已经成为众多中小学生的假期选择。从1月27日起,到2月12日,植物园有11批科学探索营和9批自然体验营,其中2月3日甚至同时有5批团队在植物园开展科普活动。

而王西敏正是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普教育组组长,忙碌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要做好全园科普工作的策划和实施,设计各种具体的活动内容,比如草地午餐、挑战智力和体力的雨林穿越、分组科研课题的探索和汇报等,王西敏做得最多的,就是直接带着前来参观的孩子们行走在林海之中。

不过,作为国内5A级风景区,春节高峰期,植物园日均游客可达1万多人。届时,王西敏很难与所有游客有一一互动,在他看来,这段时间并非做科普的最好时机。

因此,他特地针对即将到来的旅游黄金周,设计了“植物护照”活动。游客在入园后即可被分发到若干“护照”,它们归属于十七八种园内的重点植物和景观,人们按图索骥,找到对应的地方,盖上印章。

王西敏说,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希望即便在人多的时候,游客也能自己安静地去探索,而不是吵闹着走马观花。

在环境教育领域,王西敏已经小有名气,去年,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在英国伦敦举行马什奖颁奖仪式,王西敏被授予“马什国际植物园教育奖”。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身份曾几经变化,从重点中学教师到基层警察,再到美国留学生,尔后又成为国际著名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和瑞尔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

所以,还是环境教育成了他的最终归宿。

这也意味着,每年所有的国家法定假期,王西敏注定不可能离开工作。

不过,对于这一切,他和他的家人早已习以为常。

在西双版纳的四年,王西敏从未回过浙江老家过年。“爸妈都能理解,而且,我从小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的。”

在王西敏看来,传统文化固然重要,但也未必人人都要遵循相同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形式上对特定的一天好似格外珍惜,其他日子无所谓,这是很糟糕的状态。”王西敏说,节日宁可原地不动,然后选择在自己休假期间回家看父母。

因为距离遥远,如今王西敏每年也就回家一趟左右。尽管如此,他依然乐此不疲。对于这份工作,他忙碌并快乐着。“把自己的每一天过好,同样是对父母最好的安慰。”

黄晓磊

团聚

“候鸟”的他们,春节自然就是一次不可避免的奔波。而全家在一起过个团圆年,才是最重要的。

温暖的南方,寒假的午后,先睡醒的5岁多的女儿调皮地把爸爸黄晓磊“砸”醒,然后要求爸爸,“咱们聊会儿天吧。”就在一年前,这样的场景恐怕只能出现在黄晓磊的梦中。

对黄晓磊而言,2015年的春节不一般。因为,这是他成家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团圆年。三口人在一起,做什么都不重要。

与很多在北京追求梦想的人一样,黄晓磊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十多年。就在一年前,他还是中科院动物所的一名副研究员,年轻有为。

但是,从与妻子相识、相恋、结婚,再到有了女儿,黄晓磊与在福建的爱人足有七八年的时间常年分隔两地。

春节对他们来说,自然就是一次不可避免的奔波。

有时是黄晓磊赶着年末点去到福建,有时则是妻子带着孩子来北京。

不过,即便一家三口在北京团聚,也因为孩子太小,不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常常到了就感冒,不得不窝在屋子里度过。当然,状态好的时候,黄晓磊也会带着她们逛庙会,去后海溜冰。

细心的黄晓磊把自己一个人这些年往返福建航班的登机牌都留在身边,最近整理才发现,足有70多张。也许不算太多,但却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直让黄晓磊耿耿于怀的是,妻子在暑假带着女儿来北京,机场出口,女儿看着前来接机的爸爸,却有着一丝陌生的感觉。“孩子小时候都长得很快,几个月不见,变化可大了。”

那一刻,黄晓磊特别难受。作为父亲,错过太多孩子的成长。

去年,黄晓磊的父亲因病去世,对家庭和事业之间的思考,终于让他下定决心重新作出选择。

现在,他是福建农林大学的一名教授。

所以,才第一次完整感受了南方温暖的冬季,才第一次在告别学生身份之后又有了寒假,才第一次与女儿那样亲密无间。

尤其让他兴奋的是,作为父亲,他在女儿心目中的地位终于有了提升,“过去,爸爸总是排在最末位”。

踏实了,黄晓磊说,妻子和自己终于在今年春节有了这样的感受。尽管今年一家三口还得再奔波一次,回到他在河北的老家拜祭父亲。

黄晓磊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多样性,他也由衷地喜欢和动物、花草打交道,所以,他希望待女儿渐渐长大,能在未来的假期和她一起走进真正的大自然。

从北到南,这是一个选择。也许还有很多年轻人正在纠结、徘徊中。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就是最重要的。

标签
青年 科学家 春运 智库 t

版权声明:千人智库网系千人智库唯一官方网站,凡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作者系胡珉琦

评论详情

   暂无相关评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