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良:因地制宜,营造创业微生态圈
时间: 2015-07-24 来源:千人杂志
提要:在总结海淀园的工作经验以及个人创业经历的基础上,赵主任提到了一个概念——创业微生态圈,即创业园在人才引进和孵化过程中,企业之间、企业和投资人、政府、金融机构、创业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之间形成了一个互利共生的创业微生态圈,孵化器的核心,就是组合服务资源,建设良好的创业微生态圈。

赵新良:因地制宜,营造创业微生态圈

 

 文/本刊记者 许苏

“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如是说。

近几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人创新”的浪潮,2015年“两会”更是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出我国政府对创业、创新的重视。当今社会,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保障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海淀园)主任赵新良长期从事人才工作,对于我国近年来创业环境的变化,感触颇深。“纵观近几年中国的创业环境,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创业门槛低,可以说现在是一个‘零门槛’创业的时代,国家政策相对宽松,个人的创业热情也很高涨;二是创业融资更加便利,好的创业项目很容易得到资金支持。”

当前,80、90后的创业势头也越发强劲,这股风潮同样吸引了大量的留学生和海归竞相回国,纷纷投身其中,留学生和海归创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海淀园孵化的企业中,以留学生和海归创立的企业为主。从1997年成立以来,海淀园成功孵化了1100多家企业,绝大部分都是留学生创立的企业,有800多家。”赵主任介绍道。

 

海淀园:坚持公益孵化服务 不断创新孵化模式

作为全国最早的孵化器之一,海淀园同时也是最早的留学人员创业园。“海淀园不止在数量上取胜,也非常讲究企业的质量。海淀园虽然本着公益服务的理念——‘零门槛’、‘零成本’,给每一位创业者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但同时会采取淘汰制,对企业的质量严格把关。”赵主任介绍道。

海淀园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拥有孵化面积8万平方米,形成了一个中心(创业中心)、三个园(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留学人员海淀发展园、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一个基地(留学人员子女教育基地)的完整的创业孵化体系,建立了商务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管理咨询平台、投融资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多年来,海淀园成果丰硕,成功培养了12家上市公司。“除了传统的孵化服务形式,海淀园不断探索,摸索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创业服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服务形式,比如:应用企业产品示范工程、高端培训、产业对接、零门槛零成本创业。”赵新良主任介绍,其中他重点介绍了海淀园的特色服务品牌——应用企业产品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

所谓示范工程就是在园区建设和服务中带头采用园区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目前为止已经启动了近20个项目。“比如我们的主楼——中关村创业大厦就安装了园区内一家企业生产的节能灯具,在海淀园广场上也安装了另外一家企业生产的风光互补路灯。示范工程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在企业初创期给他们带来收益,二是通过率先使用企业产品,为产品推广作出示范,三是让前来园区参观的客户能够直观感受到产品的效果。”赵主任告诉记者,这些特色服务旨在帮助有梦想、有追求的人成功创业。

据了解,海淀园培育的企业中,电子信息行业占比最高,约占50-60%,其次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既有创立一两年的新兴企业,也有少数创立十年的的老牌企业,艾威梯(IVT)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代表。公司创立于1999年,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的蓝牙技术公司。

 

企业孵化,需因地制宜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源,以创业促进就业,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海淀园本着公益服务的理念,培育了许多优质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高校云集,人才众多,是中国创业的首选地之一,在人才引进和项目落地上,海淀园一直走在孵化器行业的前端。”赵主任坦言,除了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海淀园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还得益于中关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

他进一步分析道,尽管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迅速,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差异显著,东部仍然是创业的主要地区,与GDP水平一致,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最主要的创业基地。西南地区的重庆、成都有后来居上之势。

“不同地区的创业环境不同,传统的创业聚集地,如北上广深,仍是创业重镇,其他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市场地位,吸引有相关需求的企业以及乡友回当地创业,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扶持。如武汉九州通衢,交通便利,高校众多,可以充分当地特色,因地制宜,营造一个适合本地的创业氛围。”针对这样的现状和不同地区的创业环境,赵主任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赵主任长期工作在人才引进、企业孵化一线,见证了众多创业者的起伏,自己也曾经创过业。“1988年5月,国内第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并于7月向社会公开招聘。政府公开招聘在当时实属首例。我个人对此感到比较新奇,就报名参与了,当时招聘了30多个人,我是其中之一。1988年至今,我一直辗转于管委会内部的各个部门,接触了各个方面的工作。期间,我自己也创过业。”赵主任进一步说道,1992年曾经出现了一个创业高峰。由于创业环境相对宽松,他发现了一个契机,企业对创业服务的需求旺盛。因此,他发起成立了一个为企业提供创业服务的公司。公司当时既为企业提供了服务,同时也取得了盈利。

在总结海淀园的工作经验以及个人创业经历的基础上,赵主任提到了一个概念——创业微生态圈,即创业园在人才引进和孵化过程中,企业之间、企业和投资人、政府、金融机构、创业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之间形成了一个互利共生的创业微生态圈,孵化器的核心,就是组合服务资源,建设良好的创业微生态圈。同时,他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的行为方式,创业关键在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以下四项素质:一是眼光独到,善于抓住机会;二是拥有核心技术或独特的商业模式,做到‘人无我有’;三是坚定的信念和不怕吃苦、不怕失败的品质;四是执行力强,善于管理。”

赵新良,中关村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

许苏


版权声明:《千人》杂志系千人智库旗下出版物,在"前瞻性·建设性"办刊宗旨指引下,面向全球海内外华人群体,为高层次人才打造建言献策的交流平台。本网为《千人》杂志唯一官方网站,凡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评论详情

   暂无相关评论!

最新资讯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