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智库官方二维码

首页  >   千人智库 > 首页焦点
郑撼球:潜心癌症研究,做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时间:2018-11-19 09:45:21来源:千人杂志
提交需求
提要:目前,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8年最新癌症数据:全国每天有一万多人被确诊为癌症,有六千多人死于癌症。而癌症的发病率,在四十岁之后猛增。
郑撼球:潜心癌症研究,做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本刊记者  鲁婷婷

上午十时许,记者如约拨通了郑撼球的电话,那边传来年轻的声音。虽然与记者素未谋面,但他的交流还是很有亲和力,聊到科研过程中某个有趣的点时,他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1980年出生的他,如今是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专注癌症研究已有十多年了。他说:“我只是庞大科研群体中的普通一员,目前还没有取得瞩目的成就,希望未来能做出更有价值的研究,减轻癌症病人的痛苦,延长他们的生命,帮助他们重获健康”。

科学兴趣的启蒙者——父亲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郑撼球科学兴趣的培养者就是他的父亲,他今天能从事科研工作与他父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的父亲是老一辈的科技工作者,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尔后一直从事着设计制造技术方面的工作。小时候我总会看到他在画图纸,在一种很透明的纸上画机器零件,画完会拿到紫外线灯下烤,烤了之后就会变成蓝色,图像就固定下来了,这可能就是图纸的英文表达blueprint的来历吧。从记事起,我就常常看到我父亲做这件事情,心里很好奇,好奇图纸上画的图像,加之家里也有很多科学启蒙的书籍,所以从小我就对科学挺感兴趣的。”郑撼球回忆道。

上了大学之后,郑撼球发现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自身的有趣学科,他想探索人为什么可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产生各种想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怀着对人类的好奇以及强烈的求知欲,他开始在生物科学领域耕耘,这一晃就是十几年。在他看来,生物科学中潜藏的诸多奥秘是需要穷极一生去探索的。

求学几十年,其实每一段求学经历都很重要。对于郑撼球而言,他觉得初中到高中的这段求学经历对他的影响最大,因为这一阶段是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这时周围的环境以及获得的知识深刻影响着自己价值观的形成。郑撼球说:“我一直很感激初中的生物、化学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明白了做科学方面的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也需要有人文方面的精神。”目前他选择做癌症方面的研究,除了小时候受父亲影响,他认为也受到了初中老师的影响。“因为癌症是一个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的综合研究学科。如果我们单纯地把癌症看作医学问题的话,不是很全面,其实它还涉及到社会的环境问题、人们生活习惯、经济等,这些都对癌症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影响。”郑撼球解释道。

除开科研,生活中郑撼球自认为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人,没有太多兴趣爱好。受身边一些很出色的科研者的影响,他现在对马拉松长跑运动比较感兴趣,他希望当工作有很出色的成果,比较清闲时,可以去参加马拉松比赛。

不忘初心,持续与癌细胞“作战”

目前,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8年最新癌症数据:全国每天有一万多人被确诊为癌症,有六千多人死于癌症。而癌症的发病率,在四十岁之后猛增。冰冷的数字背后,是让人不忍直视的残酷现实:劳民伤财,痛苦不堪。

而郑撼球和他的同事们正与癌症作战,试图征服折磨人的“癌细胞”,他主要从事癌症的转移以及耐药性方面的研究。癌症的转移是指一些肿瘤在生长的过程中会离开原位组织,“跑”到其他器官中,比如:他们重点研究的是乳腺癌,一旦癌细胞转移,就会进入到肺、胃、骨头等各个部位继续生长,这时就会引起各种并发症,进入到骨头,影响造血;进入到肺,影响呼吸......最后整个人就会被拖垮。因此郑撼球及同事们正积极探索癌细胞是如何从原位转移到其他各个部位的,有什么手段可以抑制癌细胞的转移,或者是癌细胞转移后能否用有效的药物将其杀死,使病人存活下来。如果癌细胞已对传统的药物有了免疫力,不受其影响,依然生长得很好,那么是否有新的药物可以重新来杀死癌细胞。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去年郑撼球课题组与其博士后导师康毅滨课题组合作,并在多个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的帮助下,发现了癌症骨转移和化疗耐药发生的新机制:在乳腺癌骨转移的细胞中,有一部分病人会通过化学手段来杀死骨转移的肿瘤细胞。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个分子,在骨微骼环境的细胞中会上调,从而帮助其他癌细胞在化疗过程中存活下来,这个分子叫JAG1。随后针对JAG1分子,他们运用人源化单抗小鼠技术,利用该小鼠产生了能特异抑制JAG1分子信号的人源抗体。把这种抗体和化疗药物协同使用,可显著抑制骨转移肿瘤细胞的生长或耐药,从而达到了延长实验小鼠生存周期的效果。郑撼球说:“我相信这种抗体有可能成为下一代治疗癌症转移的药物。”

实际上,癌症没有大众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据郑撼球介绍,癌症早期,在癌细胞未发生转移时,治愈率其实挺高的。一旦癌细胞发生转移,那么癌症治愈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因为当前的治疗手段有限,无法绝对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对于病变的组织也没有很好的治愈疗效,最终导致病人的各种身体机能衰竭而亡。幸运的是,经过科研人员与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研发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比如:免疫治疗,对于癌症病人的治疗是比较有效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的抗体,在治疗黑色素瘤、小细胞癌症病人身上都有较好的疗效。还有CAR-T治疗手段,也是一种全新的治疗癌症的方式,CAR-T治疗手段就是把病人自身的体细胞取出来,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它们,激活这些体细胞,让它们重新回溯到原来的病体内,尝试攻击体内的癌细胞,这类治疗手段目前主要是针对B细胞淋巴癌。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癌症也许有一天会被征服,但是在未彻底征服之前,我们要做好癌症的预防工作,别让癌症找上你。对此郑撼球建议,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抽烟、少喝烈性酒,经常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身免疫力。例如,抽烟对肺部的伤害很大,极易导致肺癌的发生;喝烈性酒,增大了患食道癌、口腔癌、胃癌的可能性;好食腌熏制品也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早期国家的医疗卫生水平有限,部分癌症的早期病兆没有被检查出来,也没有得到病人的足够重视,到了晚期才发现,已经来不及了。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相较于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必须定期体检,尤其是45岁以后的人群,尽早发现尽早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即使很不幸,癌症找上了你,也不要恐慌消极对待。郑撼球认为癌症病人的恐惧通常来源于未知,他建议科研工作者以及医务人员应该更多地去宣讲癌症方面的知识,告诉大众癌症不等于绝症,况且现在的医疗科技水平发展日新月异,很多癌症都是可以被治愈的;同时医疗体系中需要增加一些人文关怀的环节,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药物的注射、医疗手段的使用,还需要相关的医护人员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用专业的医疗知识安抚他们,鼓励他们甚至是照顾他们,毕竟家人不是医生,在病情上不能很好地与病人沟通,安慰他们。

珍惜这个时代,做出有价值的研究

回国前,郑撼球担心自己是否还能适应国内的生活、融入到国内的科研环境中,毕竟在国外呆了十几年,后来初步了解之后,发现国内的科研环境与国外没有太大的差距,对于刚刚起步的青年科研者来说,在国内成立课题组,招收到的团队成员、工作人员都比在国外招收到的素质高,更利于工作的开展。

回国后,郑撼球说:“我感觉生活上的压力不是很大,可能是因为我的家人非常理解我的工作,尤其我的爱人,感谢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照顾得也很周到,为我免去了不少事情,我才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他觉得青年科研者应该协调好与家人的分工,提前做好沟通工作,夫妻双方肯定有一方为了家庭要牺牲自己的事业更多一点,而另一方则投入工作更多,对家庭的照顾会偏少,彼此要相互理解、包容。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郑撼球说:“我肯定会培养他对于科学的兴趣,至于长大之后是否愿意从事科研工作完全取决于他个人,我不想过多的干涉,只要是他愿意做的事情,我都全力支持。”

采访结束之际,郑撼球感叹道:“目前中国正处于发展的绝佳时期,国家在科研环境建设、经费支持、人员配备等方面支持力度都很大。我很幸运工作在这个时代,希望未来通过我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可以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转化到癌症病人的诊断或治疗中。”同时他还希望自己以及从实验室走出的学生能有机会到社会上做一些癌症方面的科普工作,帮助大众认识癌症,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患癌的几率。

郑撼球,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

标签
郑撼球 癌症研究 人类 生命健康 守护者

版权声明:千人智库网系千人智库唯一官方网站,凡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作者系鲁婷婷

评论详情

   暂无相关评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