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智库官方二维码

首页  >   千人智库 > 首页焦点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研发自主国产抗癌药才是破局关键
时间:2018-12-25 14:36:25来源:千人杂志
提交需求
提要:丁列明认为要使普罗大众能真正用得起更便宜的抗癌药,我们必须鼓励国产抗癌药的创新和自主研发。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研发自主国产抗癌药才是破局关键

文/本刊记者 裴媛

大学生魏则西,漫画家熊顿,歌手姚贝娜,主持人李咏......越来越多鲜活的生命被癌症侵蚀、带走。据国家癌症中心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人口占据了全球人口的19.31%,而中国的癌症发病人数占全球癌症发病的21.79%,也就是说全球每100个癌症病人中约有22个是中国人。一方面我国患癌人数不断攀升,而另一方面我国癌症的死亡率却居高不下,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癌症死亡率高于全球的17%。

患癌人数多、死亡率高,中国的癌症治疗情况不容乐观,对此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感到十分痛心。据他介绍,医学界始终在为把癌症变成慢性病而努力,新药的出现有望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提到的格列卫,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药物,患者每天服用一粒,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旦停止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都会复发。但进口药大多药价高昂,以格列卫为例,一盒格列卫的售价是2.4万元,一个月吃一盒,平均每天花费800元。

高昂的药价已经成为了许多癌症患者家庭的沉重负担,被癌症影响的,不仅是癌症患者,还有他们身后的家庭成员。对此,丁列明认为要使普罗大众能真正用得起更便宜的抗癌药,我们必须鼓励国产抗癌药的创新和自主研发。我们需要研发出在质量与疗效上都能与进口抗癌药媲美的国产抗癌药,尤其是国产创新药。

国产抗癌药才是解决“药神”问题的关键

国家一直致力于帮助老百姓降低看病负担,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今年五月,国家财政部联合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抗癌药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将抗癌药增值税率从17%降为按3%简易征收。

然而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丁列明发现这一政策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老百姓“用药贵”的问题。“我们在贯彻落实中感到,这次增值税调整对于抗癌药生产企业来说,实际优惠幅度并没有达到政策预期。抗癌药从生产到进院,起码需经历4道必要环节,药企选择简易征收后,每个环节都征收3%的增值税,累计税负达到12%。并且由于征收环节分解到不同地方,抗癌药生产企业所在地税源流失,原本可以享受到的税收返还也无从谈起。”

作为行业的参与者,对于降低进口抗癌药药价,丁列明有几条自己的建议,“我建议对降税政策进行评估,完善配套政策,或采取增值税超3%部分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鼓励抗癌药生产企业用于研发再投入,在降低癌症患者药费负担的同时,更好地共享自主创新药物发展成果。”

丁列明认为,国家对进口药品减税的政策支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药贵”的问题,国产抗癌药物研发才是真正解决药价高昂问题的关键。“我们国家对新药研发有好的支持政策,包括项目支持,人才政策等,所以在中国进行创新药研究的研发成本和人力成本都相对较低,这就让国产抗癌药在价格上与进口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以EGFR-TKI为例,据丁列明介绍,2011年以前国内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全是进口药,患者每个月的治疗费用达2万多,总治疗费用几十万,甚至没有上限。2011年,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埃克替尼(凯美纳)”上市,将患者的月治疗费用降至1万,并且开展了后续免费用药项目,患者用药6个月后可以终生免费服用埃克替尼。在经过两轮降价后,目前凯美纳的月治疗费用已经降到了5000多元,而且大部分的费用可以由医保报销,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正是有了凯美纳的竞争,2个同类进口药在中国也大幅降低了价格。

“事实充分证明,大力促进自主创新药物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中国医药产业发展,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丁列明坚定地说。

中国抗癌新药研发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2011年凯美纳的上市一举打破肺癌靶向治疗长期被进口药垄断的局面,使得肺癌患者多了一个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药选择,社会也越来越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国产新药上市。但丁列明并没有盲目乐观,他认为目前我国医药领域与国外差距依旧较大,国内抗癌新药研发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我国新药研发的能力不强,丁列明认为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医药创新的源头就是基础研究,以格列卫的开发为例,格列卫的开发过程从基础研究开始,前后历经40多年时间,从融合蛋白的发现,到融合蛋白与肿瘤的关系发现,然后找到化合物抑制蛋白活性,都属于基础研究。而中国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前端研究还得借用国外的研究成果。所以中国企业倾向于做‘Me-too’,因为靶点相对成熟且已经被验证,只需要设计自己的化合物,就能做出新药。”丁列明认为这种研发方式风险虽可控,但是创新力度不足,中国医药产业需立足于创新这个核心驱动力,从Me-too升级为Me-better和First-in-class。

其次是我国对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与国外机构比肩。2016年诺华公司的研发投入为90多亿欧元(约700多亿人民币),我国所有药企的投入之和也不如这家企业的投入。对此现象,丁列明认为跨国药企规模较大,经营时间较长,早期的人才储备和资金投入现已转换成新药盈利,再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新一轮的研发人员培养中,从而形成了一个闭合的良性循环。相比而言,中国医药产业起步时间晚、多数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以支持长期自主的人才培养,长此以往,研发能力必然跟不上。

除此之外,发达国家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多、科研设备先进、资金分配制度较为完善,能够吸引各国高端人才。在资金方面,发达国家具备健全的风险投资机制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企业初期也可与大型制药公司进行合作或技术转让,获取专利费等知识产权收入。甚至有些小微企业直接被大型公司买断,以另外一种状态生存下去。而在国内,政府设立的生物技术项目占比低,企业获得的政府科研经费总体偏少,导致国内屡屡见到科研机构中的教授、研究员为项目东奔西跑,无法专心科研。国内的投资机构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专业人员也较少,对企业的价值评估并不准确,导致企业早期融资成本偏高、困难重重。

同时,我国药企研发扎堆某一领域的现象也愈演愈烈。近年来,PD-1抑制剂是肿瘤免疫疗法研究的热点,而我国药企扎堆进行PD-1抑制剂的研发。“药物研发是个周期长、成本高的过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的周期更长、成本更高。医药企业如果要想获得丰厚的回报,必须加强研发投入。但是目前国内的新药研发扎堆于某一领域,这会导致新药的扎堆上市,大批同类产品上市最终也可能会陷入价格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资金充裕与创新研发能力不足造成的错配。”丁列明对此现象非常忧心,“这种同质化造成的后果不容轻视,一方面,有限的临床资源被浪费在大量重复的研发项目上;另一方面,资本盲目投入导致泡沫,掩盖了好项目,真正具有价值的药物未来在市场上很可能面临低价竞争,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此外,在国内新药审批、采购的政策流程方面,丁列明颇有感慨。据他介绍,凯美纳上市7年来,有销售的医院(包括临时采购的医院)数量仅占到全国二级、三级医院总数的18%。“在市场准入方面,我国药品的市场准入环节太多,包括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进医保、进医院、二次议价、药占比考核等等,在多方面影响了创新成果的应用。”丁列明建议医保制度可以就以下三方面做出改善:

一、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医保购买机制。为了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高的保障,建议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绩效,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购买机制,购买需求最高、最经济的产品和服务来提供给参保人。同时利用相对低成本的服务平台来节省医保支出,比如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发挥药店在药品供给上的作用,支持在指定药店购买特殊药品实行统筹报销,支持质量好、服务好的医疗机构发展,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发展。

二、实现总量控制下的“腾笼换鸟”。建议进一步完善医保目录“准入与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第三方临床疗效评估、基金支出分析等措施,及时调出基金占用大、疗效不确切、辅助性治疗的药品。通过药品谈判的方式,将疗效更优、安全性更好的创新药,特别是国家1.1类新药及时纳入医保目录,提高医保基金的利用效率、控制基金风险,最大化地保障患者临床用药需求。

三、建立国家谈判药品快速进院的绿色通道。在企业与医保部门签订谈判协议后,国家医疗卫生监管部门应当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公立医院把谈判品种纳入医院药品采购目录,不再经过医院药事委员会的审批。同时明确不纳入医院药占比考核、不受医保总量控制、不占用医院药品目录名额,真正实现“以价换量”、降低患者治疗费用的目的,医保基金、患者和企业达成多方共赢,进而形成药品价格谈判的良性循环。

贝达药业的成功之道

丁列明认为,贝达药业之所以能够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成为独树一帜的医药创新标杆,根本原因在于团队提出并贯彻了“科技创新是贝达生命线”的理念,始终聚焦关键核心领域,矢志不渝地走好自主创新道路。“在战略层面,贝达药业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公司核心战略,不断厚植科技创新的根基;在产品层面,贝达药业始终专注于抗肿瘤领域,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实效;在管理层面,贝达药业始终注重机制创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

贝达药业非常注重新药研发的投入,据丁列明介绍,贝达每年投入新药研发的经费都在持续增长,近三年的研发费用分别达到1.20亿元、1.61亿元、3.81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3.11%、15.60%、37.09%。2018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66亿元,占比升至45.79%。贝达现设有北京、杭州两个新药研发中心,位于美国圣地亚哥的海外研发中心也已投入使用,逐步构建起以北京研发中心为核心,布局全球的新药研发体系。团队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密码,贝达药业的研发队伍现有300多人,海归博士数十位,其中有6位国家特聘专家、6位浙江省特聘专家。“随着研发投入的逐年增加,研发中心的持续投入以及科研队伍的不断扩充,公司的创新研发氛围和能力水平日益提升。”

采访过程中,丁列明不禁感叹道,“贝达一路走来,发展到今天的行业领先地位,我感触颇深。经过我们十多年的努力和艰辛付出,我们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中国工业大奖等奖项,这是对我们的认可和鼓励。要感谢我们团队,是团队的共同奋斗创造了埃克替尼这个奇迹;也要感恩众多领导、专家和部门及项目的支持,帮助我们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我们的创新成果给中国晚期肺癌病人带来切实的希望和帮助,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至今,埃克替尼已经给18万余名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事实证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创新成果能够真正惠及民生。”

谈及初心,丁列明表示在贝达的发展历程中,坚持自主创新是贝达研发团队始终坚守的初心。“作为中国的创新药企,我们要发挥我们的优势,潜心研发,为中国的老百姓做出更多吃得起的好药。”

丁列明,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标签
看病难 看病贵 自主国产抗癌药

版权声明:千人智库网系千人智库唯一官方网站,凡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作者系裴媛

评论详情

   暂无相关评论!
RSS订阅